國內外社區特色場景營造的實踐探索
發布時間:2021-02-07
來源: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者按:社區特色場景是在傳統社區場所建造基礎上融地域、生活、情感、價值等于一體的場景延伸,是現代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滿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物化空間。通過社區特色場景的營造,能夠有效破解“千城一面”的城市規劃營建難題、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社區參與、體驗與認同需求,成為社區發展治理的新動能、新抓手。本文針對社區場景營造中的新類型、新體驗,聚焦社區消費、智慧、生活、體驗、共治特色主題,總結國外、國內及成都本土社區特色場景營造的實踐經驗,提出成都市關于營造社區特色場景的啟發與建議。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傳統社區以解決人們基本的生活需求為關注點,通過對物質空間的規劃建設,提供生活服務設施、保障出行安全和基本的公共健康等。隨著工業社會向現代社會演進,城市發展從工業邏輯回歸人本邏輯、從生產導向回歸生活導向,社會經濟的發展與人們生活品質的日益提升,僅關注物質空間的社區營造在滿足居民居住需求外,已不能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作為社區主體對地域認同感及參與感的需求,人們對“場所精神”的追求日益凸顯。
成都在進入城鎮化后期的今天,城市發展模式已從外延擴張轉變為內涵發展,政府工作重心將逐漸從宏觀城市下沉到微觀社區。近年來,成都市開展了一系列社區特色場景營造的工作。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強調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要求支持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并強調應圍繞人的需求實現從“空間建造”到“場景營造”的轉變,增強空間歸屬感、場景體驗感,圍繞公園城市綠色空間全面營建生活、消費、創新等多元場景,讓市民在生態中享受宜居、在公園中享有服務[1];《成都市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總體規劃》[2]中明確了三類社區七大場景,通過分類引導將服務、生態、共治、智慧等場景作為社區發展治理的工作重點;2020年,成都市持續營造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場景,圍繞“場景營城,產品賦能”舉辦“2020成都新經濟‘雙千’發布會公園社區專場活動”,發布公園社區100個新場景和100個新產品,集中釋放社區新機遇,吸引社會資本和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場景營造。
1.2 場景概念
“場景”指“場合+情景”,源于戲劇和電影背景布置的統稱,包括空間環境、人物角色和情節劇情,后引申到互聯網的虛擬場景設計。場景營造的本質是建立人與空間的互動關系,強調人在公共空間中的活動與體驗。21世紀初,芝加哥學派提出了“場景理論”作為城市研究新范式,研究發現后工業化城市發展的典型特點是通過舒適物[3]的不同組合,形成蘊含特定文化價值取向的不同“場景”,這種文化價值取向又吸引著不同的群體前來進行消費實踐,從而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新時代的社區注重在生活導向下以場景營造為基底進行城市形態與意義重塑,迫切需要城市管理者打破傳統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思維束縛,更加注重從人的需求感知出發,推動傳統社區空間向融地域、生活、情感、價值等于一體的場景延伸,使社區場景營造成為現代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滿足美好生活需要的物化空間,成為社區發展治理的未來方向,有效破解“千城一面”的城市規劃營建難題。
本次研究重點關注傳統生活類社區,從人群的社區活動與需求出發,聚焦社區消費、智慧、生活、體驗、共治等維度特色場景,通過深入分析國外、國內及成都本土社區特色場景營造的實踐經驗,提出成都市關于營造社區特色場景的啟發與建議。
2 社區特色場景營造的經驗借鑒
2.1 跨界融合,營造要素多樣的社區消費場景
為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社區特色消費場景的呈現,是在傳統零售、果蔬售賣等社區基本服務型消費業態基礎上,通過融入親子娛樂、立體公園、知識消費等拓展要素,促進原本單一的消費功能跨界融合,激發多樣消費體驗。
如日本優衣庫公園橫濱主題店營造“公園+娛樂”的跨界融合社區特色消費場景(如圖1),給消費者帶來新奇的購物體驗,以“既是公園,也是店鋪”為設計概念的優衣庫公園整個建筑外觀設計成一個大型階梯,利用其大面積露天空間打造長輩休息、兒童玩耍的場所,將社區公園常見的攀爬架,溜滑梯、涼亭等設施新穎地與建筑屋頂結合,讓家庭消費者在購物之余享受放松玩樂的體驗;在室內空間,除常規零售功能外,加入花店、T恤DIY制作區、兒童娛樂空間等,打造觸及生活多面的親子消費體驗區。綠洲臺是新加坡榜鵝地區新一代社區鄰里中心,營造了“服務+公園”立體融合的社區特色場景(如圖1),綠洲臺的社區廣場設計成為一個坡向水渠的郁郁蔥蔥的花園平臺,由坡道連接鄰里中心提供的娛樂、購物、餐飲及教育、醫療等全方位服務;綠洲臺還結合開放式建筑結構立面、屋頂等進行多處公園景觀打造,促進自然通風,并營造特色“公園+”場景。
又如北京三源里市場依托多元特色進行跨界合作,營造“消費+”的跨界融合社區特色場景(如圖1)。菜市場與得到APP合作,進行主題為“菜市場遇見經濟學”的展覽,通過以經濟學家名字命名店鋪、放置經濟學問題路牌、安裝與經濟學相關的互動裝置和藝術作品等,引發消費者在買菜之余思考經濟學相關問題,營造“消費+知識”的融合消費體驗;寶馬聯合騰訊新聞在三源里菜市場進行以“做什么都型”為主題的跨界營銷,通過對菜市場招幌、店鋪裝飾、產品類簽等進行全新視覺改造,為三源里帶來年輕大膽的視覺新體驗,將具有人情味、煙火氣的市場作為場景發生地,制造反差營銷效果,帶給消費者新奇的購物體驗。
圖1 優衣庫公園、綠洲臺、三源里市場的社區特色消費場景(來源:網絡)
2.2 科技賦能,營造智能互聯的社區智慧場景
科技進步為社區特色場景帶來新的觸發點,構建全新的人與人、人與物的互聯網絡,通過搭建智慧平臺、應用智慧設施,激發多維度感知,增加社區智慧場景互動性,與社區其他功能的疊加融合,增加居民體驗多樣性。
如日本豐田編織之城打造城市數據操作平臺,構建萬物互聯的智慧場景。智慧社區作為上聯智慧城市,下聯社區居民的重要橋梁,是智慧城市的重要體現,社區形成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線性公園三類街道交織的社區街區,通過AI智能分析保障行人安全,實現車輛自動駕駛(如圖2);住宅配備最新的人類支持技術,通過智能化、數據化生活服務與居民健康管理,營造未來社區智慧家居生活場景。又如近年在全國社區中廣泛布點的WE PARK玩湃社區足球公園將智能設施同體育服務相結合,營造智慧互動的運動場景(如圖2)?!癢E PARK”利用社區小型空地,打造智能足球教室、三人制足球場、社區足球俱樂部,利用智能硬件、后臺管理、用戶終端三大模塊為智慧互動運動場景賦能,利用高清演播室及智慧觀察系統,居民可體驗“線上+線下”的智能足球競技方式,不同城市的選手可實現線下競技,線上計分,實現全國聯網智慧足球社區聯賽常態化;居民還可利用線上“玩湃云”平臺實現預定場地、掃碼入場、課程數據反饋、參與賽事、檢測個人體質等智慧社區康體服務。
圖2 日本豐田編織之城、WE PARK玩湃社區足球公園的社區智慧場景(來源:網絡)
2.3 共生共享,營造人群交互關懷的生活場景
通過關注多樣人群間的情感聯系與交流互動,強化跨世代、同齡混合人群的交互關懷與共享生活氛圍,營造社區特色共生共享的生活場景。
如日本共生社區營造跨世代共生的生活場景(如圖3),日本金澤等共生社區將養老院、幼兒園、護理院、醫院等連接起來,促進老人、兒童、患者等混合人群相互交流,彼此互助,增進對彼此的了解和尊重。北京共生院通過老城區建筑共生、文化共生、居民共生,營造胡同原住民與新居民共享生活場景(如圖3),設計師對老建筑進行保護性修繕,植入現代設施及元素,建設共享廚房、污水處理等公共設施,使保留的傳統建筑與植入的現代建筑形式共生;通過植入產業功能與新空間載體,如青年公寓、辦公空間、文化創意、院落體驗式酒店、民宿等,吸引新居民,最終實現新文化和胡同四合院文化的共生,實現原住民與新居民生活共享。
又如深圳水圍村檸盟人才公寓通過打造立體街區、“青年之家”、屋頂花園等青年共享公共空間,營造青年共享生活場景,立體街區的設計是在保持原有街道肌理、建筑結構及城中村特色的空間尺度基礎上,在樓縫中設置空中連廊,將原本獨立的29棟統建樓連成一個整體,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青年之家”是用鋼結構連接兩棟握手樓建造而成的架空層,設計閱讀室、茶室、多功能廳、社區廚房、社區餐廳、健身房及天井庭院等功能,便于青年人共享生活與交流;29個屋頂分區形成色彩繽紛的屋頂花園,具備洗衣房、菜園、休憩花園等功能(如圖3)。
圖3 日本共生社區、北京共生院、深圳水圍村的共享生活場景(來源:網絡)
2.4 創意激活,營造社區主題沉浸式體驗場景
社區作為日常生活的基本單元,不僅以其空間品質塑造居民的社會生活,更以其文化風格和美學特征影響著城市的發展方向。以社區設施、建筑物、標識等的主題化營造與藝術化設計,形成直接的視覺沖擊與氛圍感知,實現主題鮮明、立體多樣的沉浸式體驗效果,激發社區體驗與交流動能。
如鹿特丹Markthal繽紛市集是一家室內市場,外觀呈馬蹄形,建筑內拱面是繪制著市場中售賣的鮮花、水果、蔬菜等商品的面積高達11000平方米的“豐饒之角”大型壁畫,通過拱形兩向的網格式單層玻璃幕墻立面保證最大程度的視覺通透,展示荷蘭自17世紀開始聞名于世的靜物畫特色,極具視覺沖擊和震撼性,給消費者帶來沉浸式的市場購物體驗(如圖4)。又如耐克公司在菲律賓馬尼拉建造了長約60米,形狀如鞋子的LED跑道,跑道的內圈有可以記錄和追蹤運動者跑步時動態圖像的LED屏幕墻,運動者可選擇與自己或者屏幕虛擬庫中的運動員影像比賽,營造沉浸式運動體驗場景(如圖4)。
圖4 鹿特丹Markthal繽紛市集、菲律賓耐克公園的沉浸式體驗場景(來源:網絡)
2.5 興趣為引,營造自我激發的社區共治場景
社區共治場景營造中,以興趣激活為導向,以各類社區活動和組織為載體,提升居民參與意識,促進交往,構建 “熟人社區”,在此基礎上,激發居民關注并自主參與公共事務,逐步實現由 “熟人社區”到“良序社區”的轉變。
如重慶紅光社區以新春游園會、雷鋒月活動、端午節等社區活動為依托,搭建交流平臺,設計合作環節,促進居民間交往與熟識,打造熟人社區;以興趣愛好和情感為基石,挖掘居民中的骨干力量,培育自組織,促進政府治理、社會協同與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如圖5)。又如成都麓湖社區成立麓客學社,開展涵蓋藝術人文、家庭教育、投資分享等多樣化課程,以課程為紐帶,鏈接更多居民,以興趣為引完成多個社群孵化;通過開展日常課程、“一月一會”“社區節日”等不同能級的活動,調動社群活力,促進社群良性循環,促進居民情感共通;麓湖社區從社群聯合會中選拔熱心社區事務的“能人”,成立社區發展基金會,并搭建了組團議事會、社區議事會兩級議事體系,共同協商解決社區議題,搭建公共討論的文明平臺,用公平與妥協精神推進解決公共事務,通過重建社區規則和秩序,重構社區公共精神,最終實現社區自我管理,實現良序社區(如圖6)。
圖5 重慶紅光社區的社區共治場景(來源:網絡)
圖6 成都麓湖社區的社區共治組織框架(來源:自繪)
3 對成都的啟發與建議
在分析國內外特色場景營造的實踐經驗基礎上,提出對成都營造社區特色場景的路徑建議。
3.1 注重疊加與融合,塑造社區特色場景多元體驗
場景是同區域人口結構、消費結構、文化構成、街區形態和發展階段等緊密相關的變量,必須按照其多種特征、多重內涵、多樣組合進行差異化引導,形成具有不同感知體驗的場景供給,通過舒適物的疊加組合,形成多元場景體驗。
(1)在傳統的消費、服務業態基礎上,疊加娛樂、知識消費等要素,形成多元場景體驗。對標日本優衣庫公園案例中“公園+娛樂”的跨界融合社區特色消費場景的呈現,在成都的社區商業建設中,聚焦社區商業品質提升和功能拓展,新增社區商業文化主題店,特色店、體驗店,將原生的商業場景與娛樂、視聽、網生等要素有機融合、相互影響,形成一種具有生活氛圍與觸發效應的消費體驗模式,加快打造多元化社區商業消費新場景。
(2)強化公園生態要素在社區中的網絡滲透和多維植入,營造“公園+”的社區特色場景(圖7)。在成都“公園城市”語境下,通過在社區消費、服務、智慧、生活等場景營造中,結合多類型公園綠地與開敞空間,營造“消費+公園”、“智慧+公園”、“生活+公園”等社區特色場景;此外,依托社區小游園、微綠地植入新要素,營造融合場景,如利用社區綠地與開敞空間承接跨界營銷活動,提供社區便民服務等,促進生態價值轉化,營造“公園+”社區特色場景。
圖7 社區商業特色店及“公園+”場景示意圖(來源:網絡)
3.2 以智慧技術為媒介,擴展社區特色場景新應用
(1)搭建新一代信息技術-智慧系統-智慧設施的集成應用平臺,為社區居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智能的生活環境,營造智慧社區。智慧社區是充分運用5G、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以網絡化、平臺化、智能化等運行,實現社區智慧場景的組織形式。在成都“新基建”建設中,通過社區5G基站的合理分布與建設,為需要依托快速網絡、即時互動、數據關聯的社區智慧設施與信息收集打下基礎,并形成安防、運動、教育、醫療等方面社區智慧場景的進一步應用。
(2)全面引進全球前沿科技進步成果,擴展社區特色場景新應用。結合“2020新經濟‘雙千’發布會公園社區專場活動”發布100個新產品,在便民生活、集成運營、家居物業等多領域全面引進全球前沿科技進步成果,結合成都社區智慧場景需求,吸引社會資本和社會組織更好參與社區特色場景營造,探尋可負擔、高水準、可復制、可推廣的社區智慧場景(表1)
表1 智慧社區應用領域及企業產品一覽表
(注:表格內容來自成都市社治委與成都市新經濟委發布的“成都公園社區100個新產品”)
(3)科技賦能,促進老舊社區智慧化改造及新興社區智慧化提升。由政府主導的老舊社區智慧化改造,具有公益屬性和拉動投資的作用,重點關注現狀改善,強調社區治理的安全和有序,通過按需組裝智能化插件,搭建智慧化平臺營造老舊社區智慧場景;由開發商主導的新興社區的智慧化提升,具有較強的戰略性和競爭性,重點強調社區智慧場景的創新性,通過將智慧技術融入設計、建設及運營的各個環節,實現現實城市與數字城市協同生長,營造萬物互聯的智慧場景。
3.3 以共生共享設計為依托,促進人群交互關懷
(1)融合布局社區服務場所,促進跨世代的溝通交流。借鑒日本共生社區的融合布局方式,在成都的公共服務設施及社區規劃建設中,分層次進行場景營造,從每一處細節觸發美好的社區居住體驗,針對老、中、青、幼不同年齡段居民的需求,通過融合布局社區幼兒園、日間照料中心、社區醫院等場所,打破因設施分散而分離人群的現狀格局,促進跨世代的溝通交流;
(2)打造社區共享平臺,為人群共生共享提供物質空間基礎,促進人群溝通和關懷。通過利用社區公共空間開辦“四點半學堂”、“老年大學”等,解決兒童托管問題和充實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以共生共享理念對人才公寓、社區綜合體進行重新設計,通過打造共享廚房、共享洗衣房、共享圖書館、共享娛樂室等共享空間,增大人群間的碰撞幾率,在碰撞中交融,在交融中共生,促進不同人群間的交互關懷。
圖8 融合布局社區場所及社區共享平臺示意圖(來源:網絡)
3.4 以創意設計為手段,提升社區特色場景沉浸式體驗
以創意設計為手段,通過植入社區特色IP與科技賦能設施進行視覺、感知、互動等分層次或融合場景營造,提升社區特色場景沉浸式體驗。
(1)強化視覺效果,營造沉浸式視覺體驗。在成都社區特色場景營造中,通過在社區尺度空間中,利用繪畫、攝影、影像、虛擬現實等載體,強調視覺體驗,營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如沉浸式藝術墻、VR體驗館等(如圖 9)。
圖9 藝術墻、VR體驗館示意圖(來源:網絡)
(2)強化感知體驗,借助聽覺、觸覺、嗅覺等提升感官享受。在社區公共空間營造中,通過利用音樂、強化觸覺、借助嗅覺等,融合各類感官體驗,提升體驗的沉浸感,如在社區商業中引入音樂健身房、盲人體驗館等(如圖10)。
圖10 音樂健身房、盲人體驗館示意圖(來源:網絡)
(3)增強交互體驗感,提升社區特色場景沉浸式體驗。依托社區主題公園、全息投影、AI人工智能等技術智能互動等形式,將傳統空間賦予沉浸式氛圍,提升參與者感官享受,讓參與者能脫離現實環境,浸入到特定情境中,從而產生持續的臨場愉悅感,并最終實現沉浸式的新奇體驗,如社區交通主題公園、互動顯示屏等(如圖11)。
圖11 社區交通主題公園、社區互動屏示意圖(來源:網絡)
3.5 以興趣激發參與活力,培育社區特色場景內生動力
(1)以興趣為引,成立社區自組織,搭建居民交流互動平臺。借鑒重慶紅光社區及成都麓湖社區的自組織形式,以體育休閑、親子游戲、美食烹飪、藝術交流等興趣愛好為切入點,以室內室外、線上線下等多樣社區活動為依托,以共同愛好者組成小組社群,搭建社區交流互動平臺,培育居民自治進而提升社區共同體的自組織能力。在豐富居民業余生活的同時,也提升居民的自我價值感、認同感,助力形成協商自治機制,打通參與社區管理的渠道,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自主形成內生自治動力。
(2)發揮社區“能人效應”,擴大優秀組織影響帶動能力。重點培育社區參與積極分子(包括樓棟長、社區骨干力量、退休老黨員等)加入社區自治,發揚社區明星自組織組織方式,擴大社區能人與優秀組織的影響帶動能力。
圖12 社區社群活動及共治探索示意圖(來源:網絡)
參考文獻
【1】 丹尼爾?亞倫?西爾,特里?尼科爾斯?克拉克.場景:空間品質如何塑造社會生活[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2019:1-430.
【2】 吳聲.場景革命:重構人與商業的連接[M].機械工業出版社:北京,2020:1-229.
【3】 吳軍,夏建中,特里·克拉克.場景理論與城市發展--芝加哥學派城市研究新理論范式[J].中國名城,2013,12:8-14.
【4】 本刊首席時政觀察員.建筑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 共生院——城市更新新路徑[J].領導決策信息,2019,7:10-11.
【5】 李曼.城中村改造治理的新路徑探索——以深圳市水圍人才公寓為例[J].城市建筑,2019,24:55-56.
【6】 Winy MaasJacob Van RijsNathalie de Vries姜敏華.荷蘭鹿特丹拱形超級市場[J].現代裝飾,2015,3:84-91.
【7】 優衣庫開了家新旗艦店,簡直就是大型主題公園[EB/OL]. https://www.sohu.com/a/389807524_663226, 2020-4-21.
【8】 新加坡政府推出全新鄰里中心,醫療教育購物飲食一站搞定[EB/OL]. https://www.yan.sg/yingshiyzhangaoding/, 2019-2-19.
【9】 做什么都型——寶馬X2三源里菜場改造傳播[EB/OL]. https://creative.adquan.com/ show/292672, 2020-4-16.
【10】 淪陷的三源里菜市場[EB/OL].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138354, 2019-12-5.
【11】 豐田“編織之城”,日本/BIG[EB/OL]. https://house.huanqiu.com/article/3wYok2Nz12A, 2020-1-10.
【12】 佛山南海桂城WePark玩湃社區智能足球公園 | 陸道原鄉[EB/OL]. http://www.archina.com/index.php?g=works&m=index&a=show&id=5891, 2020-4-12.
【13】 全球首座“WePark玩湃社區足球公園”在成都青羊開園[EB/OL]. https://www.sohu.com/a/316138975_487992, 2019-5-24.
【14】 日本的共生社區,世代之間的融合了解,從住在一起開始[EB/OL]. https://mp.weixin.qq.com/s/7T3KUaYdkipKYDQrcCrH4w, 2018-11-15.
【15】 Nike運動公園再次勁爆設計圈。這次的概念是鞋盒![EB/OL]. https://mp.weixin.qq.com/s/AoHkeK4-BPUkXTNHJGGYew, 2017-6-15.
【16】 深圳首個交通安全主題公園開放 位于福田區景田北七街[EB/OL].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19-01/21/content_21362005.htm, 2019-1-21.
【17】 如何激發社區活力?培育社區自組織的詳細案例分析[EB/OL]. https://www.sohu.com/a/242414349_491282, 2018-7-20.
【18】 一個良序的開端,希望能成就麓湖一生之城的夢想[EB/OL]. https://mp.weixin.qq.com/s/-sU_Zy0wSmY5dwrSdQoJ8Q, 2018-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