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宏觀交通模型在規劃領域的應用方法研究
發布時間:2020-08-31
來源: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背景
2016年3月,成都市開展了全國最大規模的綜合交通調查,共涉及11萬戶,約34萬人,平均抽樣率2.5%,基于交通調查數據分析所形成的綜合交通數據庫,在Transcad平臺構建完成了成都市宏觀綜合交通模型。為了充分發揮宏觀交通模型規劃應用價值和定量評估的支撐作用,我院開展了宏觀交通模型在規劃領域應用方法的課題研究。
規劃內容
本課題基于宏觀交通模型各階段搭建的技術特點,通過研究國內外模型應用實踐案例,結合院內模型應用的需求方向,系統性地構建了宏觀交通模型在規劃領域的應用體系,并深入研究交通戰略測試、區域廊道布局評估、組團內干路網絡布局評估和交通承載力評估四個主要應用方向的技術路線,突破了其中關鍵技術瓶頸,形成了四套不同應用方向的技術應用導則,并以新都區綜合交通規劃和天府文創城控制性詳細規劃作為規劃案例進行技術方法實踐檢驗。
通過深入研究佛山、北京等四個城市在綜合交通規劃、骨干路網和公交線路專項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等不同層次規劃領域的應用場景,并結合院內各所項目負責人、交通專業規劃師在相關規劃工作中對于宏觀交通模型的應用需求,從戰略、區域和分區三大層面,以交通戰略與發展模式研判、區域交通通道評估與規劃布局、組團內部交通走廊評估與布局和路網承載力反饋用地功能布局四大應用方向,構建形成了宏觀交通模型在規劃領域的應用體系。
圖1 國內各大城市宏觀交通模型應用案例分析
圖2 院內模型需求調查問卷
圖3 成都市宏觀交通模型規劃應用體系
(1)基于交通戰略測試指導城市交通發展戰略技術方法
針對城市總體規劃、交通戰略規劃、分區總規等類型規劃,測算規劃方案下交通結構,與規劃年交通結構發展目標進行對比,確定交通策略發展方向,并選取影響城市交通的核心戰略因素,測試各因素與交通結構相互作用關系,制定組合交通發展策略方案,測試交通戰略發展規劃方案與規劃目標的適應性,指導發展策略方案制定和交通結構目標調整。
圖4 新都區綜合交通發展戰略道路方案測試
(2)基于區域交通需求分布預測指導交通廊道規劃布局技術方法
在分區總體規劃、分區總體城市設計、分區綜合交通規劃和交通專項規劃與改善規劃等規劃中,通過測試區域間交通需求與交通廊道設施供給的適應性,為規劃區域交通廊道規模與布局提供支撐。
圖5 新都區不同出行目的下對外出行分布
(3)基于交通流量分配引導內部骨干通道規劃技術方法
針對分區總體城市設計、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分區綜合交通規劃和交通專項規劃,基于內部組團劃分和需求劃分,建立蛛網測試模型,測算組團間需求聯系強度,評估組團間通道規模是否滿足組團出行需求,并通過交通分配,評估骨干路網運行狀況,評估組團間通道規模和通道等級劃分合理性。
圖6 新都區內部蛛網客流廊道測試
(4)基于交通承載力評估引導用地功能布局與交通設施改善的模型應用方法
針對分區規劃、片區控規、片區城市設計等規劃編制,基于模型基礎路網和OD需求矩陣,建立交通承載力評估體系,測算評估片區用地功能布局與開發強度是否在交通承載力范圍內,從而指導用地功能布局調整和交通設施改善方案制定。
圖7 天府文創城組團內部交通承載力評估
特色與創新
基于宏觀模型搭建技術特性,深入研究國內外模型優化方法和應用案例,并結合院內規劃工作的應用需求,系統性構建完成宏觀模型的規劃應用體系。
針對宏觀模型不同應用方向,探索規劃應用的技術流程,突破其中的關鍵技術瓶頸,并形成指導相關規劃項目編制的模型應用技術導則,從實操層面讓模型規劃應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