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音樂學院——城市音樂廳音樂共享街區策劃規劃一體化方案
發布時間:2021-07-16
來源: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01規劃背景
2018年7月,中共成都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提出,要圍繞提升文化影響力,大力推動天府文化發展,深入開展“三城三都”創建,四川音樂學院——城市音樂廳片區正是成都建設國際音樂之都,展現成都音樂文化的核心抓手之一。目前,四川音樂學院存在音樂核心功能不強、載體不足、形象品質不高等問題,學校急需提質升級,改變現有封閉的校園環境,與外圍優質的音樂產業聯動發展,促進城校資源聯動,提升音樂學院綜合實力和城市影響力,與城市音樂廳共同打造為世界音樂之都的核心藝術圣地。因此,我院聯合戴德梁行房地產咨詢(成都)有限公司共同編制了《四川音樂學院——城市音樂廳音樂共享街區策劃規劃一體化方案》。
02主要內容
規劃通過總結世界音樂之都在構成要素、功能組織、空間布局等方面的先進經驗,結合成都城市音樂廳——四川音樂學院的現狀情況,用公園城市理念和街區美學設計營造獨特的街區藝術氛圍,提出世界級音樂藝術共享街區的定位,圍繞功能體系、共享街區、場景營造等三方面提出策略。
構建“1+2+1”音樂文化功能體系
“1”項核心功能為強化片區音樂文化的專業性與藝術性,依托音樂廳與音樂學院做強專業音樂藝術展演核心功能,形成4廳1館的載體,即大音樂廳、星海音樂廳、聶耳音樂廳、城市音樂廳和音樂綜合館。
“2”項支撐功能為向外延展強化音樂文化體驗交流和開放性藝術沉浸與展演2大支撐功能,形成3館1中心、4處室外空間和2處室內空間的載體,前者即樂器館、圖書館、視聽館和學術交流中心;后者包含音樂露天集市、分時共享操場、音樂互動廣場、黑膠音樂廣場、多功能練習廳、公眾琴房、公眾練習室和公眾舞蹈室。
“1”項配套功能為鄰近區域發展音樂藝術配套功能,打造音樂共享綜合空間。通過片區內的各項功能與音樂坊整體區域功能進行聯動,進一步強化片區音樂文化影響力。
片區鳥瞰圖
營造舒適安全的共享街區
圍繞共享街區的內涵特征,從模糊邊界、資源共享、品質提升等3方面提出30項指標與措施。在模糊邊界方面,通過營造全方位的開放界面、優化交通組織,模糊內外界線,促進空間滲透融合;在資源共享方面,倡導復合化的空間利用,集聚多元化音樂藝術功能,滿足多元化空間與活動需求,塑造音樂文化地標;在品質提升方面,通過營造精致化的人性空間尺度,強化校內外空間、資源的共享利用,提升環境舒適性和社會互動。
藝創街效果圖
構建16小時活力圈
結合片區人群畫像,滿足不同人群的差異化需求,量身定制16小時活力圈,涉及日間、黃昏、晚間和凌晨等四個時間段的活動點,形成展現世界音樂之都魅力的重量級打卡地。
03特色創新
本規劃深入分析共享街區的特征與內涵,圍繞其三大內涵,構建共享街區評價指標體系。在詳細城市設計方案中,進一步闡述共享街區打造模式,并通過城市設計圖則的方式相應落實各項指標,保障規劃的可操作性,對同類型城市設計編制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共享街區指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