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蜀山鄉韻”鄉村振興示范走廊規劃
發布時間:2022-04-01
來源: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在成都市鄉村振興規劃的指引下,我院開展成都市“蜀山鄉韻”鄉村振興示范走廊規劃,通過分析總結成都鄉村發展痛點,研判并落實新時期鄉村振興的工作要求,在梳理走廊現狀資源的基礎上,重構鄉村振興走廊發展的網絡化空間格局,從產業、生態、文化以及交通等4方面制定鄉村振興發展路徑,并以城鄉融合發展單元為抓手創新政策實施機制,促進鄉村振興走廊規劃的落地。1 主要規劃內容
(1) 明確了鄉村振興示范走廊規劃2.0版本的重點內容和方向
總結成都鄉村發展痛點,回顧前三條成都鄉村振興走廊規劃內容,結合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城鄉融合發展等工作的要求,提出本次鄉村振興示范走廊規劃的重點內容和方向。
(2)構建鄉村廊道空間振興發展模式
通過廊道空間理論的追溯和案例研究,探索鄉村要素集聚的特點,構建了鄉村廊道空間振興發展模式。從廊道空間理論入手,以鄉村資源發展潛力為基礎,結合新時期鄉村走廊發展要求進行對標,從“點-線-面”三個維度識別鄉村廊道振興發展的網絡化空間格局。
(3) 探索產業、生態、文化、交通四大振興路徑
在落實上位規劃確定范圍的基礎上,結合撤鄉并鎮調整優化走廊范圍。從生態、文化、產業等方面梳理走廊范圍現狀資源,厘清了走廊的優勢基礎與現狀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走廊的總體定位目標,重構了走廊網絡化空間結構,同時從產業、生態、文化以及交通等4方面制定了鄉村振興發展路徑。
(4)通過城鄉融合發展單元分類引導、政策機制創新、項目分類實施推進規劃實施落地
以城鄉融合發展單元為抓手,銜接區縣國土空間規劃,共劃定了“三類、19個”單元,從鎮村體系、配套設施以及土地利用等3方面提出發展策略,引導三類城鄉融合發展場景。通過案例對標和經驗借鑒,創新政策機制,劃定了政策創新試點區,探索鄉村地區發展方式變革。同時,分類實施項目,階段性推進實施建設,保障規劃的落地。
2 特色與創新
(1)構建了一個創新版的走廊發展模式
聚焦“廊道空間重構”、“規劃實施落地”以及“新時期工作要求”三個核心目標,解決生態、產業、文化、交通以及鄉鎮建設等5個現狀問題,構建了鄉村廊道空間振興發展模式,主要包括重構了一個空間模型、制定了四大振興路徑、搭建了三條實施路徑,為鄉村振興走廊的空間格局和未來發展提供了支撐和思路。
圖1 升級版的走廊發展模式
(2)以城鄉融合單元為空間載體,建立“鄉村振興”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
分單元制定鎮村體系、產業發展、公服設施、土地利用融合發展路徑,為縣鎮國土空間規劃提供指導。同時建立土地指標數據庫,制定土地利用建議,形成工具箱,為下步土地綜合整治、資源優化利用提供指導。
圖2 銜接國土空間規劃的長效實施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