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社區商業策劃方案和規劃導則
發布時間:2022-05-09
來源: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成都被譽為中國最有煙火氣的城市,這與成都社區商業的發展密不可分。社區商業作為家門口的商業,連接市場主體和千家萬戶,既具有顯著的經濟特性,又帶有鮮明的民生屬性。發展社區商業不僅是后疫情時代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所需,也是提升空間品質和強化城市特質的有力抓手。為進一步提升社區商業品質和服務水平,成都開展社區商業規劃導則編制工作。
主要內容
01 規劃思路
導則著重處理好“政府和市場”、“屬地商業和社區功能”、“生活社區和產業社區”、“新建類和更新類”四對關系,最終形成“業態配置、文化魅力、空間形象、智慧互聯、管理運營”五個方面的總體引導,以及“綜合體、特色街巷、TOD、社區綠道”四類場景的分類引導。
02 五個方面的總體引導
供給精準多元的社區商業。區別傳統配置標準,構建14項基礎便民類和11項品質提升類兩大類業態體系。并根據居民的消費頻次和距離敏感度形成一步型(5-10分鐘)和目的型(15分鐘)兩大消費等時圈。
文化魅力彰顯的社區商業。通過挖掘社區在地文化特征、發展本土特色商業品牌、建設多功能社區美空間、開展鄰里人情往來活動,強化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形象優美靚麗的社區商業。通過協調風貌色彩、強化夜間氛圍、建設標識景點和交互景觀,形成安全、位置”等7個方面的店面招牌負面清單,強化社區的品質感和氛圍感。
萬物智慧互聯的社區商業。通過構建各類智慧管理平臺,建設智慧基礎設施,賦能社區商業智慧發展。
創新管理運營的社區商業。通過鼓勵多方聯動,促進以經濟效益為導向轉變為以社區功能為導向,推動社區商業良性發展。
03 四類場景的分類引導
“綜合體”社區商業場景致力于實現“每一個綜合體都是一站式消費、集成化服務”??臻g上重點弱化室內室外空間界限,打造成為社區精神地標。
“特色街巷”社區商業場景致力于實現“每一條特色街巷都是一個微成都”??臻g上重點打造街巷兩側建筑立面之間的“U型空間”,規范街巷外擺管理。
“TOD”社區商業場景致力于實現“每一個TOD都是一個社區活力中心”??臻g上重點利用好地上地下高差變化,打造一個個具有成都軌道文化的流動博物館。
“社區綠道”商業場景致力于實現“每一條回家的路、上學的路都有觸手可及的便利”??臻g上重點植入打卡拍照景觀,豐富綠道場景體驗。
特色創新
01 重構業態供給和功能融合,適應市民美好生活需要
業態供給上,從“關注商業的規模和模式”轉向“關注消費的個性和體驗”。導則針對“全齡、全時、全新”多元消費需求,形成全覆蓋、多維度的業態體系。
功能融合上,從“促進商業發展的商圈”轉向“融合公共服務的生活服務圈”。導則明確適宜與社區商業融合的公共服務設施類型。
02 強化文化塑造和場景營造,提升成都的城市競爭力
文化塑造上,從“零散化、片段式的文化展示”轉向“系統化、沉浸式的文化展示”。導則構建“文化要素-文化空間-文化事件”的文化展示體系,將社區商業作為社區地域文化的集中載體,打造一個社區就是一個社區商業品牌。
消費場景上,從“聚集人氣的載體”轉向“服務人民的場景”。導則提出人流在哪、社區商業就主動布局在哪的理念,充分結合成都特色,在綜合體和特色街巷等傳統布局基礎上,增加TOD社區商業場景和社區綠道商業場景。
03 鼓勵多方參與和創新運營,充分發揮社區治理作用
多方參與上,從“傳統角色”轉向“新型社區治理角色”。導則提出“政-企-商-民”四類角色的職能轉變,通過共同參與社區治理,將社區商業塑造為有溫度的社區情感樞紐。
運營模式上,從“純市場運作為主”轉向“多種組合拳模式”。導則基于“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總體思路,形成“國有平臺或開發商建設/更新+自主運營/專業團隊運營”等面向實施、操作性強的“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