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技術導則
發布時間:2022-09-27
來源: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1 項目背景
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地下空間(以下簡稱“TOD地下空間”)覆蓋站點周邊300-500米范圍,包括軌道站廳空間、連通通道空間和站點周邊用地地下空間,具有人流密度大、周邊土地價值高等特征。加強TOD地下空間利用,是促進城市集約緊湊發展、完善服務供給、發展流量經濟、促進綠色出行的重要抓手。
同時,成都大力實施TOD綜合開發戰略,構建“四級五類”軌道站點體系,推進全市699個軌道站點綜合開發。為充分發揮TOD地下空間對于推動片區功能重塑和經濟價值創造的重要作用,我院聯合第一太平戴維斯物業顧問有限公司開展了《成都市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技術導則》編制工作。
2 規劃內容
(1)深挖TOD地下空間現狀問題和發展趨勢,明確目標路徑
通過剖析成都現狀TOD地下空間成片開發利用不足、功能復合程度不高、通道連接協調難度大等問題,在借鑒東京、上海TOD地下空間利用規律的基礎上,明確規劃目標為“支撐片區功能重塑和經濟價值創造,打造高效連通、服務便利、商聚人留的TOD地下空間”。具體在規劃理念上體現“3個轉變”,即從連通不足交通節點變為互聯互通立體慢行網絡、從供給單一基礎服務變為便捷便利品質生活服務、從分散開發地下商業變為集聚人氣的價值增長點;在規劃原則上遵循“3個統籌”,即統籌片區開發、統籌地上地下、統籌四級五類。在此基礎上提出總體層面和詳細層面兩級引導要求。
圖1 項目總體思路
(2)聚焦出行、商業、服務、品質、安全五大維度,提出總體引導要求
一是更綠色高效的交通出行。為提升以軌道為核的片區綠色出行服務水平,首先通過加強片區地上地下慢行網絡銜接、拓展站點周邊非機動車立體停放以及差異化管控片區停車需求等方式,引導出行需求向綠色化轉變。其次通過對不同能級TOD片區,合理布局便利通達、互聯互通的多級地下通道網絡,廣域覆蓋、均衡布局的地下空間出入口,保障片區高強客流快速疏解。
圖2 地下通道網絡模式
二是更凸顯價值的地下商業。為最大限度挖掘TOD片區經濟價值,首先通過合理統籌城市級、區域級、組團/社區級站點所在片區商業開發規模,滿足片區商業開發需求。同時構建“商業街+地塊商業+站廳商業”組成的復合化商業空間,融入與客群需求相匹配的特色鮮明的3大類商業業態,實現TOD地下商業特色化開發。此外通過精準匹配客流動線的商業空間形式與布局設置,形成形隨流動的立體商業動線,最大程度實現客流向商流的轉化。
三是更具幸福感的生活服務。重點圍繞通勤人群需求和生活人群需求,考慮適宜地下空間特質,構建“3類15項”基礎保障型服務和“4類31項”品質便民型服務,涵蓋快捷便利、出行服務、熟食早餐、產業服務、鄰里社交等多種業態,重建地下一站式社區生活服務模式。同時,按照服務獲取便利、減少動線干擾、滿足安全要求原則引導服務設施空間布局,打造多元活力的服務場景。
圖3 地下生活服務體系
四是更具吸引力的活動空間。通過植入地下廣場、下沉廣場等多元化公共活動場所、拓展站廳站臺通道高寬等開放空間尺度,提升客群的空間感知。通過提供自然柔和的地下照明環境、優質清新的地下空氣環境、清晰明確的導向指引,打造生態美麗的地下綠化景觀,提升客群的環境感知。通過結合區域特色、分級布局多樣化的文化展示空間,提升客群的文化感知,最終營造出高品質的TOD地下空間環境,全維度提升地下空間對客群的吸引。
五是更堅實穩固的安全底線。首先高標準設置地下空間安全疏散通道、出入口以及應急照明與標識等配套設施,引導災害發生時地下空間內部客流快速安全疏散。同時,通過嚴格的業態準入限制、排煙系統、防火分區設計,保障火災發生時的應急處置能力。此外,以200年一遇高標準的地下空間防洪排澇設計,輔之完善的防淹擋板、排水溝、雨洪調蓄池等防洪設施,確保TOD地下空間的防汛應急能力。同時,通過在站廳、站臺、公共空間等設置布局警務室、安防系統,全面保證地下空間的治安安全。
(3)圍繞城市級、區域級、組團級、社區級四級站點,提出詳細引導要求
針對四級軌道站點人流需求強度、片區主導功能、土地經濟價值的差異性,明確城市級站點 “多站聯動、成片網絡化的地下活力城”、區域級站點“適度開發、軸向集聚的地下商業核”、組團/社區級站點“單點開發的地下生活節點”的差異化定位,并從交通出行、商業開發、服務供給、空間品質、安全運營等提出詳細引導。
圖4 城市級站點周邊片區地下空間利用模式圖
3 特色創新
(1)形成一套精準定量、精確布局、面向實施的TOD地下空間規劃設計指引體系
一是從城市開發與客流需求兩個維度,對TOD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模、空間、設施等提出定量化的精準指引體系。二是基于軌道站點及周邊區域客流活動流線,按照形隨流動的原則,充分結合客流分布,精確布局地下通道網絡、商業及生活服務空間,實現客流高效集散和服務便捷獲取。三是充分保障指引內容的落地實施性,將通道、商業、公服等指引要求落實到具體TOD地下空間站城相關工程設計內容中,形成面向實施的指引體系。
(2)形成一套貫通規劃-建設-管理-運營的政策機制保障
緊抓現狀地下空間利用桎梏,形成完善的政策機制保障,全面打通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出讓、協調、建設、資金各大環節。一是針對TOD一體化設計要求難以傳導落實,健全規劃管控落實機制,通過完善地下空間詳細規劃流程,將相關規劃設計要求納入控規,保障高效傳導落實。二是針對建設階段統籌協調難度大、推進效率低的癥結,建立“片區-街區-地塊”推進機制和多方參與的片區統籌機制,提升地下空間建設實施效率。三是針對地下空間管理機制有待完善、土地出讓程序缺失、公共空間實施難、傳統標準限制多的問題,完善地下空間土地出讓機制,加強政策鼓勵支持力度。四是完善地下空間商業服務運營機制,建立品牌化的服務供給模式和智慧化的服務運營支持,保障地下空間開發的持續迭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