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域城鄉消防總體規劃
發布時間:2022-09-27
來源: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01 項目背景及意義
2014年我國首次系統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消防安全被提到了全新高度,同時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消防安全不僅是社會安全的重要組成,也是實現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2018年以來隨著應急管理部的建立,消防救援納入應急管理體系,已成為我國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和國家隊,從而進一步推動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
如今,成都邁入全新發展階段,不斷提升的城市能級要求城市消防安全保障不斷提質提能。同時,國家戰略布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都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新極核,將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對城市戰略定位提出全新要求,要求城市消防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全方位保障支撐。
02 主要內容
(1)深入認識“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消防工作方針
消防工作中一直有著一句八字真言,就是“預防為主、防消結合”,以往的城鄉規劃更多的關注消防設施的布局,從“消”的層面進行切入。但是伴隨著城市發展不斷的變化,消防安全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火災預防的作用就更加重要,因此,本次借助空間規劃的思路,去實現消防規劃“防”的突破。
對于防,將其解讀為“以防萬一”“防患未然”和“防微杜漸”三個方面。首先“以防萬一”,主要針對已知的火災風險單位。對于易燃易爆危險品倉庫、大型批發市場等大型火災高風險單位,重點突出空間布局的引導和防護,實現在空間上的疏解和嚴格化的風險管理管理。對于城市中的重點防火單位,我們考慮其環境安全性,預留合理的防護距離。例如對城市加油加氣站的安全防護進行核實,規避傳統布局中加油站與消防站相鄰布局的情況,從而實現城市火災風險的主動防控。
其次是“防患未然”,主要針對城市未知的火災風險,通過全面防御的規劃策略,降低城市火災風險,增加城市安全韌性。首先增加具有火災安全隱患的新型設施,并借助十年歷史火災數據,識別出高層建筑、大型商業綜合體、校園宿舍、地下空間等具有典型特征的潛在風險區,對既有的重點防火清單進行完善和更新。
圖1 識別城市潛在火災風險區
在此基礎上對不同火災風險區提出差異化安全防護措施。如城中村和棚戶區,他們主要特征是老舊和基礎設施不完善,主要通過開展燃煤氣設施及消防通道整治,保障基礎設施供給,實現火災預防。對于高層住宅,主要特征是人口密度大,同時救援難度大,則通過加強消防預警、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同時定期更新改造基礎設施,延長火災安全壽命。
圖2 潛在風險區識別及差異化消防安全防護措施
第三是實現火災預防的“防微杜漸”,主要是引入時間維度,實現對城市火災風險的持續跟蹤。隨著時間推移,考慮城市更新所帶來的老城區火災風險變化,以及高層住宅建成20年后達到火災安全閾值,從而明確近遠期重點工作,真正實現城市安全的動態防護。
(2)融合歷史火情和多源數據,創新火災風險評估的技術方法
城市消防安全評估重點分析火災的發生風險與發展趨勢,是編制消防規劃的基礎。消防工作者是救援的專家,掌握著第一手的城市火情信息。而我們作為規劃師,更加熟悉城市的建設特征,我們將一線的歷史火情數據與城市建設的多源數據強強聯合,實現城市火災風險的空間表達。
本次的火災風險評估,可以概括為“三步走”“兩個維度”和“三張圖”?!叭阶摺敝饕槍馂娘L險評估的技術路線,包括識別火災發生空間分布特征、篩選火災風險時空影響因子,最后在此基礎上構建火災風險評估的指標體系。
“兩個維度”則主要表現為從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兩方面,實現對未來多個時期的火災風險評估。在時間維度上,我們考慮建筑年限和城市更新,實現對火災風險的動態評估。在空間維度上,我們考慮用地功能、人口密度等功能特征,以及容積率、建筑密度和建筑構造等建設特征,綜合反映高、中、低火災風險的空間分布。
圖3 成都市火災消防安全評估指標體系
“三張圖”則表現為,現狀、近期和遠期風險評估結果,追蹤城市的消防安全動態狀況,從而為消防工作提供長效、持續性指導。
圖4 成都市主城區現狀、近期和遠期風險評估結果
(3)與時俱進,創新消防救援模式,并形成專業化消防救援力量
首先我們積極響應國土空間“后半篇”的工作,直接對接鎮級片區的管理單元,構建起“二級站”+“小微站”的空間布局模式。中心鎮布局二級消防站;其他鎮布局小微消防站;社區(村)配置必要消防設施,同時對接國際標準,形成20分鐘片區全覆蓋。
對于城區,我們突出“打早打小”的城市火災特征,采取“1+X”的消防布局模式。以轄區內1個中心站,實現火災救援的全面覆蓋;并配合若干小微站,實現重點保護和精準滲透。
其次,隨著城市高層安全、地下安全等專業問題的出現,在既有消防站的基礎上,結合城市軌道交通線網、洪澇風險評估結果和城市形態分布特征,又布局形成了一批專業消防站,如軌道消防站、水上消防站和高層消防站,實現城市消防安全的立體覆蓋。
同時,為了應對城市特種災害事故,構建“飛”系列專業救援力量,組建“飛貓”高空繩索救援隊、“飛豹”地震快反救援隊、“飛鷹”航空救援隊等,承擔起“真山”“真水”環境下的應急救援任務。至此,我們形成了從鄉村到城市、從地上到地下,從山岳到水域的綜合救援力量,全方面保障城市安全。
03 項目創新
《成都市域城鄉消防總體規劃》以火災風險為基礎,以支撐保障為系數,創新構建“火災風險+支撐保障”的多維、動態火災消防安全評估方法。利用歷史火情數據充分挖掘火災風險時空特征,結合支撐保障條件,構建“火災風險+支撐保障”多維、動態的火災消防安全評估方法,創新引入時間維度實現評估動態更新演變,科學強化消防需求作為規劃基礎,有效指導消防安全布局等規劃舉措制定。
針對成都市現狀火災防治的薄弱環節,定制精準精細的消防安全布局要求,科學補強“預防為主”。首先,根據火災高風險區分項評估結果,根據致災原因,針對性制定精細化的安全管控措施,并根據火災消防安全動態評估結果定制近遠期消防工作重點方案,為消防工作提供長效、持續指導。
對接鎮村片區級國土空間規劃,并結合城市火災消防救援特征,從滿足更高標準的救援目標和實際建設可操作性出發,創新構建“二級站+小微站”“1+X”等消防救援模式,實現城鄉一體的高標準救援,實現“打早打小”,全面提高消防救援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