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二繞城高速公路田園生態區土地利用和規劃管理技術規定
發布時間:2023-05-25
來源: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1 項目背景
自2011年以來,成都市對第二繞城高速公路田園生態區(下簡稱“二繞田園生態區”)內的建設活動實施嚴格管控,當前“二繞田園生態區”內開發強度低于其內外的鄉村區域,區域內建設活動得到了有效控制。隨著城市的發展,現行規劃控制要求已無法適應新理念新要求。因此,為更好地管控“二繞田園生態區”的土地利用和規劃建設活動,推動存量用地消解,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助力公園城市建設,研究編制《成都市第二繞城高速公路田園生態區土地利用和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以下簡稱《技術規定》),現《技術規定》已正式發布。
圖1 成都市第二繞城高速公路
2 主要內容
(一)明確定位和功能
通過系統梳理市級相關規劃對“二繞田園生態區”的要求,《技術規定》提出“二繞田園生態區”的總體定位和功能:推動城市組團式發展的生態綠隔、體現公園城市特色的田園綠環、支撐城市安全運行的市政綠廊;具有農業生產、生態保障、田園生活、休閑游憩、農旅融合等功能。
(二)明晰總體思路
一是嚴格保護耕地和生態環境,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二是控制增量,合理處置存量,有序推動城鄉建設用地減量,對依法依規的已建、在建項目和存量用地進行合理處置。三是提升功能,保障民生,保障鄉村原住民生產生活需求,保障對區域具有系統性影響的基礎設施建設。
(三)細化管控措施
立足于戰略導向、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結合定位與功能,借鑒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超大城市類似區域的管理經驗,圍繞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按照土地權屬性質,從征地時間、供地時間、確權頒證時間、建設情況等土地管理流程,對耕地保護整治、生態保護修復、建設用地項目、存量建設用地4大維度13個方面的用地情況進行全面剖析,結合區域未來發展需求,制定針對性的管控措施。
圖2 用地情況分析框架
3 特色亮點
(一)通過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用地情況分析,明確土地利用和規劃建設管控的重點
項目研究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二繞田園生態區”兼具生態和田園兩種屬性,聚焦生態用地、農用地、建設用地,對“二繞田園生態區”內的用地進行全要素分析。其次,從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對建設用地的土地供應、規劃許可、竣工驗收等環節的土地的審批、屬性、空間位置等信息進行整合,按照征地、供地、規劃建設管理流程對用地信息進行清洗,分析其各個環節審批時序和地塊空間位置的差異存在的問題。最后,結合遙感影像,分類理清農村宅基地、工礦和存量用地等實際現狀與現行管控要求之間的問題和矛盾,為管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全面可靠的數據支撐。
(二)建立存量用地臺賬,逐地塊明確盤活措施
通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式,對“二繞田園生態區”內存量用地進行全面摸底,建立了包含征地時間、供地時間、供地條件、規劃覆蓋情況、存在問題等信息在內的存量臺賬,充分征求區(市)縣意見,根據技術規定逐地塊明確解決措施,有效推進區域內存量用地盤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