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新城規劃道路命名規劃》
發布時間:2020-07-09
來源: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主要內容
1 思路與原則
根據上位規劃要求,針對東部新城特色,明確了七大規劃原則。從市域宏觀角度來看,應彰顯公園城市理念、體現“東進”時代精神、符合國家《地名管理條例》、《成都地名管理條例》等相關條例規范要求、并應注重與老城區命名規則的協調與創新;從東部新城自身特色來看,應傳承東部新城的傳統文化,遵循東部新城自然生態本底、城市功能布局、路網體系、交通組織模式,符合東部新城組群式發展模式要求等,保持各新城路名的系統性和差異性。
2 總體命名規劃
道路名稱一般為3—5個字,通常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專名,主要顯特色(如興航東巷的“興航”);第二部分是方位詞,主要顯區位(非必要項,如興航東巷的“東”);第三部分是通名,主要顯功能(如興航東巷的“巷”)。
道路命名總體規則
3 構建展現特色、凸顯時代的專名規劃
在顯特色方面,專名重點要展現特色和凸顯時代精神。為展現地域文化并被廣泛流傳,基于東部新城資源稟賦,道路專名應突出“山、水、景、城、文、人”六大特色,讓東部新城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一是以山為形,傳承千年營城思想。臨山區域以龍泉山特色植被為名,望山廊道以龍泉山山峰、山谷為名。如簡州新城眺望滴水巖的道路命名為滴水巖街。
二是以江為魂,彰顯擁江發展理念。臨沱江軸區域,以東部新城水系、沿岸大地景觀主題花卉、特色水生植物等為名。如簡州新城臨沱江道路命名為濱江南路。
三是以景為脈,活化公園城市形象。重要景觀道路,以道路景觀植物為名,并結合“南北為果、東西為花”強化道路指向性。如空港新城臨生態區域道路命名為海棠街。
四是以城為韻,反映“東進”時代精神。體現戰略定位的區域,以戰略功能為名;體現重大功能承載的區域,以標志性建筑為名;產業集聚區以特色產業功能為名。如空港新城穿過天府國際機場的道路命名為凌霄大道。
五是以文為核,銘刻歷史文化印記。重要區域性道路以歷史建制為名,體現東部新城兩千余年的深厚底蘊;文化集中區域,以文化遺址名稱為名;文化輻射區以文化遺址名稱命名輻射范圍內文化、商業及生活區域。如簡州新城重要南北向道路命名為武康大道。
六是以史為源,落實小街區規制。生活服務區以特色風俗、鄉愁民風等為名,并結合城市功能和小街區交通組織方式拓展命名。如簡州新城養馬附近道路命名為養馬街。
4 構建差異分類、凸顯區位的方位詞組合規則
在顯區位方面,為強化道路關聯性,形成特色主題片區,在2—3平方公里范圍內,結合街道場景營造,延續成都用詞習慣,采取方位詞(東南西北/上下中正)和次序詞(一二三四)組合的方式,拓展片區道路命名。如機場周邊區域內命名為空港東街、空港西一街。
此外,區域性快速路采用一個專名和通名,并根據各新城相對位置采用“南、中、北”指向詞,新城內部采用“一、二、三”等次序詞,進行組合命名,如金簡仁大道在空港新城范圍內可命名為金簡仁大道南一段、金簡仁大道南二段等。
5 構建層次分明、指向明確的通名規則
一般,道路通名與道路等級和功能有直接聯系,強調交通集散、連接功能宜使用“路、道”作為通名,表示生活出行的宜使用“街、巷”作為通名。因此,快速路、主干路命名為“路”或“大道”,次干路、支路采用“街、巷、里”等為通名。
總體形成“快速路/主—次—支”對應“大道/路—街—巷/里”的通名規則。
6 建立類別清晰、特點鮮明的路名儲備詞庫
充分挖掘東部新城“山、水、景、城、文、人”六大文化要素,以快速路、主干路為界,劃分為16個分區,其中空港新城5個、簡州新城5個、淮州新城6個。通過提煉各分區的自然地理、行政區劃、歷史文化、主導功能等詞匯,創建了路名儲備詞庫。詞庫包含山峰名稱、水系名稱、花果景觀、鄉愁記憶、居民生活、歷史遺存、公服設施、主導功能、民俗名人等9類共計1014個詞匯。
在命名規則的指導下完成了東部新城“三城”2035年范圍內所有道路和2070年范圍內主次干路初步建議命名,并繪制出成都東部新城街道規劃圖。
特色創新
1 創新深化應用歷史文化保護和利用體系規劃,以路名為載體,構建一套文化傳承、挖掘、利用和展示體系
文化保護與利用總體思路
(1)路名的文化傳承。通過借鑒成都老城區路名,延續成都歷史文脈,體現東西城市路名的統一和差異;總結城市道路命名的基本規律,從而形成一套東部新城道路命名基本規則。
(2)路名的文化挖掘。圍繞歷史文化要素體系,深度挖掘東部新城文化資源,突出六大特色,充分展現東部新城的山水魅力、歷史文化和時代精神,形成獨具特色、通俗易懂的東部新城路名體系。
成都歷史文化要素與東部新城道路利用體系
(3)路名的文化利用。充分結合文化要素,以六大特色為主導,對各新城的主要道路進行建議命名,形成充分體現東部新城發展意象的路名一張圖;突出各文化要素的空間特征,對各新城的進行分區引導,并建立采詞庫。
(4)路名的文化展示。通過特色路牌、二維碼等多種方式建立完整的路名規劃保障體系,強化路名命名規則的落地性、唯一性,強化路名文化底蘊的展示功能和居民的感知,展現未來之城的城市特色。
2 創新表達深度和表達方式,參考地圖制作方式,形成東部新城及各新城路名一張圖
在充分表達東部新城規劃理念的基礎上,參照地圖制作的形式,形成東部新城路名一張圖和新城分區路名一張圖。
空港新城道路命名一張圖
簡州新城道路命名一張圖
實施效果
目前,部分已建道路已按照本規劃所確定的命名規則進行命名,完成相關路牌、指示牌等制作,例如空港新城將三岔湖周邊的東西向主干路按照本次規劃確定的規則命名為環湖路,連接二繞和空港新城的南北向主干路參照丹景山和絳溪河地名而命名為丹絳大道,連接雙流與簡陽之間的區域性快速路則采用首尾命名規則命名為雙簡路。此外,東部新城快速路、主干路等在建道路的命名方案已啟動法定化程序。
東部新城部分道路指示牌示意圖